乡村振兴,人才是基础。为进一步留住乡村人才,四川省富顺县琵琶镇大力实施“青苗计划”“归雁计划”,挖掘培养本土人才增添“源动力”,引回外部人才做“加法”,做好乡村人才“引、育、用”等关键环节,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。
琵琶镇土地村位于富顺县东部,距县城13公里,距离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,幅员面积6.9平方公里,现任村党总支书记、村主任张长敏同志是琵琶镇乡村治理人才的优秀代表,他一直守住赤诚初心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当土地村乡村振兴的“先行者”。任职期间,探索基层治理模式、积极改善村人居环境、致力乡村产业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。在他的带领下土地村先后荣获“全国文明村”“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”“四川省城乡环境优美示范村”“自贡市先进党组织”等多项荣誉。
在镇政府多次邀约和激励下,1982年出生的张长敏,2018年12月毅然辞去广东某服饰公司总经理高薪工作,回乡担任村干部,用心用情为民服务解忧,吃苦奉献从不言累,为推动土地村乡村振兴默默奉献。
治理有效,他是建设乡风文明的“引路者”。张长敏凭借自身对工作的无比热爱、对群众极端负责的态度和管理才能,不断在创新农村治理上出实招。积极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,在全村积极开展“文明家庭”“十星级文明户”等评选活动,2022年评选5户文明家庭,评选表扬2名“五星级文明户”。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、党员服务队、文化宣传队、助耕队等4支志愿服务队伍,常态化组织开展法制宣传、礼仪培训、关爱留守人群、帮助困难户发展生产、抢收抢种等志愿服务活动。试点成立田边风情乡情小院,从党性修养强、群众基础好、社会威望高的乡贤能人、退役军人、退休干部中选聘院落委员,以院坝会为载体,采取群众提、院长委员议、集体表决定的方式民主商议小院事务,畅通群众诉求渠道,激发小院内生动力,化解矛盾纠纷20起,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。
生态宜居,他是改变人居环境的“践行者”。张长敏以饱满的热情、实干的精神、扎实的作风服务人民,以钉钉子精神为人民群众谋福利。他带领村两委按照“支部带头、村委落实”的机制,一心一意为民谋利,全力推进实施民生项目。以“道路硬化、村貌绿化、村道亮化、环境净化”为整治目标,整合远达捐赠资金和财政扶持资金1500余万元,修建占地约400平米的乡愁记忆馆“桑梓学堂”,打造集休闲娱乐、学习教育、文化活动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,改造标志性建筑、文化景观、村史长廊等人居环境景观9处,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新修建、改建通村通组道路7.6公里,新建加宽黑化公路3.8公里,新建打造土地6组人居环境示范点,新增垃圾点位32个、垃圾桶114个,实施改厕工程和畜圈改造,全村所有农户厕所和畜圈达到卫生标准。在他的“引领”下,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提升。
产业兴旺,他是带民共同致富的“领头者”。张长敏肩抗村民的期待和组织的重托,不断总结工作方法,为民创收增富。土地村地理条件优越,一直以来都有种植枇杷的习惯,但大多是以散户种植为主,村民普遍缺乏管理果树的意识和技术,粗放型种植的枇杷个头小、口感差,销售自然是个难题。2019年在他的积极助力下,村集体经济发展了上百亩精细化管理的枇杷果园,还请来专家人才手把手传授经验,加强果树的精细化管理,经过修枝、疏果、套袋后的枇杷个头大了一倍,产量翻了一番。他带头建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,推行“党组织+电商”销售模式,与本地网红联系合作直播带货,直接助农增收达80余万元。近几年通过举办枇杷采摘季活动,吸引各地游客参观,帮助周边30余户群众销售增收,带动农产品销售额近100万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