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准引才,扩大人才“总量”。秉持“栽好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”的引才理念,实施“人才招引”行动,围绕“5+2”特色产业发展、农业执法等定制岗位,通过公务员、事业人员招录和引进农林牧渔等专业技术人才。加快培育本土人才,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“头雁”项目、近年来,累计发展农业专合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17家。围绕乡村紧缺专业人才,选派53名乡村振兴专干靶向输送农村实用人才。目前,各类乡村人才总量突破586名。
精细育才,优化人才“质量”。健全农村人才培养体系,组织“天府粮仓”专题讲座5期,参加人数达600余人次。聚焦高素质农民培育,组织4人到北京等地考察学习,聚焦农村电商、休闲农业、种养殖技术,通过“理论授课+实操联系+观摩学习”的模式,今年将开设高素质农民培训班2个,参加人数预计达77人次。加强农技定向帮扶,遴选136名农技指导员到农业生产一线做示范搞推广,开展入户指导50余次,采取“高学历人才+合作社+种植大户+散户”方式搭建产学研基地,帮助乡村人才成为“行家里手”,促进了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1520万元。
精心留才,拴住人才“流量”。制定《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持政策》,创新农业人才选评机制,开展乡村人才表彰行动,组织申报“盐都农业领军人才”2名,“优秀农业人才”4名,区水产站余海英入选“西部之光”访问学者(全市仅2人)。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,立足人才个人需求,提供“管家式”服务,在创业补贴、金融贷款、产业扶持等方面为人才授权赋能,近年来累计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乡村振兴农业产业贷款7000余万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