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动态

荣县:坚持“三个聚焦”构建校地合作联盟

来源:荣县县委组织部人才室   作者:荣县县委组织部人才室   日期:2023-05-18   浏览:

    荣县坚持“三个聚焦”构建校地合作联盟,全面推进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四川荣县站建设,加快建设川南渝西创新人才聚集地。

一、聚焦建设目标,夯实校地合作联盟基础

坚持“特色产业塑品牌、乡村振兴创先进”发展目标,以建设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四川荣县站为抓手,筑牢乡村振兴实体支撑。高效推进项目建设。紧扣地方建筑特色,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Aedas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改造站点原始建筑,布局村民活动中心、远程教育站点等多功能区。采取“线上对接+线下指导”工作模式,实时沟通工作站建设细节,保障工作站高质量建设。202211投入使用以来,持续邀请清华大学建筑专业博士团莅荣指导周边配套项目建设。建立健全保障机制。成立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四川荣县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建立“周调度、月研判、季总结”制度,定期分析项目进展、解决项目推进堵点、督查建设施工问题,确保项目用地预审、土地审批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、施工安全保障等流程顺利推进。创新运营管理模式。实行“地方+校方+校友”三方站长运营模式,由三方站长分别负责地方资源与日常运营,推动校内资源以及周边校友与企业资源实现有效衔接。健全三方洽谈机制,全方位确保工作站运行顺畅,实现“工作站+党群服务中心+创新中心+人才孵化中心”一体化功能。


二、聚焦院校资源,汇聚高端人才智力支撑

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为载体,增强与国内重点高校院所合作,持续引进优质项目,聚集高端智力。建立外脑智囊“荣智库”。坚持“人才是第一资源”,创新建立“荣智库”,首批聘任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四川大学、西南财经大学等7所院校的7位专家学者为“荣智库”特聘专家,所涉领域涵盖工业、经济、政治等方面。筑牢校地合作“荣宝盆”。充分发挥工作站对外开放优势,精准引进符合县情的发展项目,聚智聚力推动“四个荣县”建设。目前,已引进“中国骨质瓷品牌创意设计人才培育”等6个项目,引入四川龙吟陶文化有限公司、四川贡陶科技有限公司2家陶企业入驻,丰富全县陶产业链。与四川清华校友会达成共建工作站思路,吸引四川先锋集团、中建西南建筑设计院等关注。凝聚乡村振兴“荣乡贤”。邀请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四川大学等6所高校52名教授先后莅临开展“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传承与发扬”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”等专题讲座和“思政课堂”“党建规范化”等学术交流;集聚26名清华学子、6名人大学子、20余名清华人大校友,为荣县文创设计、特色产业提升、文旅发展等方面提供新思路、带来新机遇。


三、聚焦站点内涵,释放乡村振兴发展动能

结合荣县实际,深挖站点内涵,将工作站建成校地合作平台、对外开放窗口、人才孵化中心、文化创作源地、村民凝聚舞台。以“村”为媒,打造组织建设“桥头堡”。坚持党建引领,实施村站共生计划,统筹规划理论宣传室、村民议事厅、技能培训点等,以多样化设施、多方面服务,建造可阅读、可感知、可参与的乡村生活多功能复合场景,有序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,建优农村“生活服务圈”。以“校”为媒,打造创新创业“云集群”。抢抓乡村建设高校联盟“百校联百县兴千村”行动契机,纵深推进与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12所高校院所合作。采取“地方+高校+企业+协会”模式,引进文创陶、工艺陶等匠人工作室,打造陶产业众创空间;引进返乡创业明星、致富带头人产业,通过云讲堂、微沙龙、直播等多形式开展教学和交流,培养乡土人才,助推产业链条化、模块化,让工作站成为创新创业策源地。以“陶”为媒,打造文旅发展“新地标”。依托“五四陶厂”历史底色与铁厂镇陶企业现代发展优势,建设以“陶工艺”“陶文化”为主题的“陶艺产业带”,做强“中国(西部)陶都”支撑。引进竹编、扎染等传统手工艺,辐射石笋沟现代茶业园区,丰富餐饮、旅游、民宿等经济业态,对标成渝双城、川南片区乡村旅游需求,开发研学游、亲子游、夕阳游等精品路线,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。

 

主办单位:中共自贡市委组织部 copyright © 2018-2022
咨询电话:0813-2201718     备案号:蜀ICP备18027393号-2
地址:自贡市自流井区交通路222号    技术支持: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